心率及運動負荷監控系統
運動數據可視化 課堂效能最大化
心率監控對青少年的好處
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都不盡相同,同一運動量,有的學生很輕鬆應付,有的可能已經氣喘噓噓。而心率是反映運動強度的最好指標。因此,心率系統能有效實時反映和調整運動負荷。
心率系統
監察學生實時心率,顯示該學生進行之運動強度。
紅色: 達90%最大心率(高強度),臂帶會同步震動提示。
橙色: 達80%最大心率(中高強度)
綠色: 達70%最大心率(中等強度),即世衛標準, 每天6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指標(MVPA60)
藍色: 達60%最大心率(中等強度以下)
灰色: 即50%最大心率(一般活動)
為學生設定目標,70%最大心率是世衞建議的標準, 利用顏色顯示,學生一目了然
卡路里消耗,亦是另一個展示運動成果的指標,同樣的體育課堂,消耗愈多卡路里,有效減低肥胖所帶來的問題。
遊戲化式實時數據,讓學生覺得有個人目標,暗暗鼓起勁地投入運動,有積極向上的氣氛。 稍後更會推出分組競技模式,更貼合一般課堂分組活動的模式。
家長更了解子女的身體狀況
家長提供一個電郵地址,每堂完結後,數據上載的一刻,家長電郵同步會收到子女該堂之個人運動數據,了解子女運動的情況。
數據報表/圖表
簡潔、清晰的報表/圖表,能幫助老師即時辨別出個別差異,有利老師判斷是否應對照顧個別高危/有學習需要之學生之體能或身體狀態進行特別關注。
整體大數據之收集,能讓體健科從數據紀錄中分析、優化課堂的強度和節奏。
最大心率的計算
最大心率很簡單,它指的是您的心臟在最大壓力下每分鐘跳動的最高次數。
人的最大心跳率有隨年齡下降的趨勢,最準確的測量方式是漸進式最大運動測試(progressive maximal exercise test),實務上我們常用下列公式預測:
最大心跳率 = 220 -年齡。
休閒運動不會以最大心跳率當作目標,這樣的運動強度太高難以維持,推測你讀到的乘以0.75 是指運動強度以達到最大心跳率的75%為目標,建議您再確認。
「最大心跳率 = 220 - 年齡」這個公式簡單易用但不太準確,它會低估40歲以下的最大心跳率,高估40歲以上的最大心跳率。這個公式,有一個也是廣為人知的誤差,就是他有上下20下的誤差。
例:假設你今年37歲,最大心跳應該是183次/分鐘,考量誤差,可能的範圍是在163~203次/分鐘,看到這你應該會懷疑,這公式誤差這麼大,還能用嗎?
假設你在練習中測到心跳為139次/分鐘,如果你的最大心跳是163次/分鐘,139次約是85.2%剛好落在節奏區,表示你已經快要極限了,如果用203次來算,139次約是最大心跳的69%,落在恢復區中,所以你應該感覺很輕鬆,一樣的心跳,完全不同的解讀,那你應該是要再跑快一些還是慢一些呢?
近年來有學者提出較為準確的公式:(Gellish et al., 2007)
最大心跳率 = 206.9 - (0.67 x 年齡)
結論: 您可以視需要選擇簡單易用或較為準確的公式。最大心跳的計算,還有相當多的方式,主流的方法,大多是設法讓你的心臟跳到最大值,所以不常運動或是有心臟病史的人,請謹慎評估身體的狀況,不要貿然就油門全開。
參考資料:ACSM'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第8版,美國運動醫學會出版。
下圖出自Joiiup.com
老師可監控學生集體運動量
體育老師從數據報表知道,該堂學生集體活動量是否達標,透過數據反饋,調控學生整體活動量達70%最大心率,趨向理想的區間範圍。
校本獎勵計劃
學校和老師可根據孩子活動情況、卡路里排名等,定期於體健科網頁公佈。系統會自動統計數據,如學生累積達一定水平,系統會頒贈小勳章。老師可按紀錄推出校本獎勵計劃,提高學生勤做運動的動機,潛而默化地建立學生健康及活躍的生活模式,終身做運動的習慣。
個人成長紀錄
數據累計,以月、週、日的累計,可以比較不同時段內身體活動量之變化,家長可以參考數據,為子女度身訂制運動時間表,以提高整體運動時數。
學生運動負荷區間
數據分別以接疊棒形圖顯示不同區間的比率,同時亦以分鐘及百分比顯示,可以比較不同時段內身體活動量之變化,老師可以參考數據,配合日常體育課堂的觀察,發掘體適能較佳之學生,邀請學生參加校隊訓練。